提高市域治理能力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沈阳

——“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⑨

来源:沈阳网 2023-03-16 09:48

  3月15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围绕“着力提高市域治理能力,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实现新突破”,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董开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高飞、市公安局分管日常工作的副局长朱朝键、市应急管理局局长王晓刚分别作情况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委政法委: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上,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董开德说,市委政法委作为“着力提高市域治理能力,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实现新突破”专项行动的牵头部门,聚焦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沈阳,会同19家责任部门制定专项行动计划,采取6方面40项工作措施、118项具体举措,重点推进61项突破性工作,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创新基层治理,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一是让“党派我来的”全面叫响。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两邻”理念,开展“党派我来的”温暖行动,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扎实做好“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四项民生工程进社区工作,推动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中叫响“我是雷锋”。

  二是加强社区(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全市800个老旧小区改造,高标准建设一批覆盖广泛、功能完备、集约高效的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建设289个布局更合理、功能更优化、服务更便捷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按照城市每百户不少于40平方米标准配建社区服务设施,年底前实现服务设施达标率100%。

  三是提升基层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进“12345”市民服务热线100%覆盖社区网格。落实常住人口信息池数据“村居采集、多方使用”和“实时更新、比对校验”机制,年底前实现全市社区资源数据10万条以上。

  四是实施基层治理多元共治。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3月底前,确保村(居)民委员会下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委员会、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妇女和儿童工作委员会实现100%全覆盖。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扎实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沈阳建设

  一是持续深化扫黑除恶斗争。保持对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依法规范办理涉黑涉恶案件,存量案件办结率达到100%。加强线索核查和释法说理,确保线索核查率、反馈率100%。

  二是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依法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八类严重刑事犯罪以及多发性侵财“两抢一盗”等突出违法犯罪。积极开展“清隐患、破积案、护稳定”专项行动,刑事案件发案数较前三年均值下降10%以上。

  三是创新反诈防骗机制举措。持续开展“清源”“断卡”“拔钉”等反诈防骗专项行动,提升预警劝阻工作质效,实现电信诈骗警情和被骗损失金额同比双下降。成立省内首家新型犯罪研究中心,打造集情报研判、合成研判、精准预警为一体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的尖兵力量。

  四是全面维护重点领域安全。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试点,保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生产安全事故亡人数双下降趋势。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与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推进全国首创的“两平台、十终端”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开展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实现高风险点段事故、较大交通事故同比下降。开展“净网2023”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黑色产业链、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新型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防控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全力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扎实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全市组建4支重症医疗队、8支常规医疗队、2支方舱医疗队,扩充医疗资源提升服务能力。

  二是深入推进“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社区(村)建设。推动全市社区(村)评理说事点全覆盖,建立诉调对接和访调对接机制,实现“源头化访、事心双解”。年底前,全市“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社区(村)建设比例分别达到93%、70%、70%。

  三是深入开展信访案件化解攻坚专项行动。以“事要解决”为核心,全面落实“三到位一处理”要求,以“一台账三清单”为抓手,深化全市信访案件化解攻坚专项行动,确保年底前“万件化访”信访案件清仓见底。

  四是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加大存量资金、资产、资源盘活力度,严格落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禁止类清单,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和虚假化债问题发生。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徐佳婷

市委组织部:

高标准打造12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00个小区党群服务站

  发布会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高飞介绍,近年来,沈阳市持续强化党建引领,践行“两邻”理念,全面实施党建聚邻、服务暖邻、科技安邻、社会助邻、和谐睦邻、文化亲邻工程,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凝聚“善”的力量,以共建共治共享为路径实施“伴”的行动,努力打造有爱、有善、有暖、有伴的幸福社区。

  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利服务

  实施阵地功能提质工程。在2022年提升改造牡丹社区等175个示范性党群服务中心(站)的基础上,今年计划结合全市800个老旧小区改造,高标准打造12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00个小区党群服务站,改造建设289个布局更合理、功能更优化、服务更便捷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同时,抓好全市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规划布局,推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乡镇党群服务中心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力争达到每百户40平方米以上,村党群服务中心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利服务。

  深化民生工程进社区(村屯)行动。在舒心就业方面,推动自助终端设备在示范社区(村屯)全覆盖,针对居民就业需求开展技能培训300场,提供就业岗位信息10万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在幸福教育方面,开发20门以上个性化课程,组建8000人以上的社区(村屯)专兼职教师队伍,向社区(村屯)送课10万课时;在健康沈阳方面,组建1940个家庭医生团队、实名对接1153个社区和1527个行政村,为10.2万高危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健康服务,实现全市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床位设置率达到100%;在品质养老方面,每个社区(村屯)至少引进1家专业组织或组建1支专门队伍参与养老服务,围绕老年人需求开展助餐、助医、助急、助行等服务项目,分别打造示范类、提升类、基本类社区(村屯)59个、222个、536个。

  让志愿红成为沈阳最温暖的颜色

  开展“党派我来的”温暖行动、“我是雷锋”志愿活动。持续推动“三长五员”工作专班带领党员干部、网格员、居民党员志愿者以及辖区内各类组织,动态完善“四张清单”,健全“五个对接”工作机制,对特殊群体以及“一老一幼”、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提供暖心服务,以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实际行动叫响“党派我来的”。同时,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争作贡献促振兴”实践活动成果,在全市上下叫响“我是雷锋”,让志愿红成为沈阳最温暖的颜色。

  实施流动党员“安家工程”。深入开展以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加强流入地日常管理、流出地跟踪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双找、双建、双管”活动,组织全市2.7万个党支部全面排查流出党员,指导16个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区县(市)全方位核查流入党员,推动179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让流动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和城市的温暖,实现流动党员既“安家”又“爱家”。

  打造100个“红色物业”标杆

  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头雁领航”行动。在社区,注重发挥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作用,大力推行“导师帮带制”,推广“胡静琴书记工作室”做法,依托沈阳市两邻学院,采取设置快慢班、一对一结对子等方式开展常态化专题培训;开展“书记大讲堂”活动,社区党组织书记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党建工作实务等,轮流进行授课,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在农村,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组织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引领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培训,指导各地区按季度开展逐村观摩和乡镇定点观摩活动,举办全市首届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擂台赛,有效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

  深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大力推进“红色物业”建设,扩大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10月底前推动符合条件的全部建立党组织。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和业委会党员负责人与社区党组织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健全完善党建引领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共治机制,培育“党建聚邻一家亲、暖心服务共为民”的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品牌,打造100个“红色物业”标杆,以高质量物业服务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高飞表示,市委组织部将围绕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着力提高市域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实现新突破,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沈阳,打好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梁馨月

市公安局:

奋力谱写新时代沈阳公安工作现代化新篇章

  发布会上,市公安局分管日常工作的副局长朱朝键介绍,全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召开后,全市公安机关紧跟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面唱响“突破”主旋律、坚决打赢“突破”整体战,以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魄力、践行公安为民的实干担当,持之以恒推进公安工作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全面提升市域治理能力和水平,奋力谱写新时代沈阳公安工作现代化新篇章。

  深化党建引领,凝聚新时代新征程的奋进力量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覆盖全员开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政治轮训,结合“110”警察节、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隆重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公安英模事迹报告会、“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主题宣讲会等活动,切实推动党的理论“学”起来、党员身份“亮”起来、战斗堡垒“挺”起来,让党旗在警营高高飘扬、警徽在征途熠熠生辉。

  坚持人民至上,全面构建“三安”融合的平安体系

  瞄准“盗抢骗”“黑拐枪”“黄赌毒”等民生领域违法犯罪,全线出击。去年以来,全市“八类”严重暴力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1.51%、破案率同比上升10.35%,命案现案破案率连续5年保持100%,各项打击成果全省领先。巩固拓展“三上三下、三查三打、三抓三控”机制战法,同步开展“大巡防、大清零、大清查、大整治、大惩戒”专项行动,在全市构建起“千车夜查、万警巡逻”和“警察蓝、志愿红”交相辉映的生动场景。今年以来,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34.75%、27.95%,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按照“派出所主防”建设思路,将“两邻”理念与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机融合,不断深化“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社区(村)建设,用心用情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目前“零案件”社区(村)建设率已达89.25%,平安沈阳的根基更加坚实有力。

  筑牢危机意识,坚决守住城市安全的红线底线

  严格落实涉危单位安全监管责任,闭环管理危爆物品,深度开展网络平台、寄递物流专项巡查,以“灭枪、治爆、净网”为重点,彻底铲除涉枪涉爆隐患。严格监管“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滚动式排查、常态化监管、清单化纠治,坚决防止“小火酿成大祸”。严格治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深化“减量控大”专项行动,以客货运、危化品、校车等为重点,加大交通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确保路畅人安。严格执行大型活动安保勤务,围绕“新春元宵灯会”“CBA联赛”等活动,固化“一活动一对策”专业安保模式,实现人员绝对安全、现场平稳有序。

  紧盯实战前沿,精心塑造优势鲜明的现代警务

  创新打造“三清”机制“2.0升级版”,以深化公安改革为动力,以“十项升级”措施为载体,不断优化警务模式、集成科技手段,实现职责归位、体系作战、智能运转,推动“清零、清仓、清底”智能闭环。纵深推进“反诈人民战争”,充分发挥全省首家“新型犯罪研究中心”优势作用,进一步织密织牢“六张防护专网”,全市电诈警情同比下降39.98%,日均紧急止付超百万元。全面强化公安科技赋能应用,推动信息化“建维管用”整体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智慧城市一期工程”建设,计划新增人脸识别、视频监控等智能感知设备12.5万个,不断构建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新生态。

  护航振兴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安商的服务品牌

  深入推进“证照分离”“一件事一次办”“不见面审批”等便民举措,深度挖掘“网办中心”最大效能;以争创“清风窗口”为契机,将公安服务范畴拓展归纳为10类窗口,对政务警务进行优化再造,实现“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深入开展“万警进万企”“警企营商论坛”等活动,健全常态化警企沟通联络机制,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等犯罪活动,确保广大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徐佳婷

市应急管理局: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发布会上,市应急管理局局长王晓刚表示,按照全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部署安排,市应急管理局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进一步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体系,全力推动城市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切实在防得好、救得快上下更大功夫,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重点在安全责任落实、重点领域整治、基层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智慧安全防范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更大担当和作为护航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在全链条压紧压实安全责任上实现新突破

  压实安全生产党政领导、行业监管、企业主体、全员岗位四方责任,做到知责、明责、压责、履责、强责、问责“六责联动”。一是将国家、省、市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若干措施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年度重点任务清单,严格落实重大隐患形成和排查整治不力倒查追责制度。二是深化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出台行业责任落实评估办法,场景化明晰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安全监管责任。三是出台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履职考核办法,完善企业全员岗位责任清单,强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在全覆盖严查严治风险隐患上实现新突破

  发挥市安委办综合协调作用,组织有关行业部门聚焦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自建房等重点领域,深化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督查大宣传行动,实行问题、任务、措施、责任“四清单”管理,完善企业自查自改、部门检查促改、专家协查助改、政府督查督改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集中查处一批非法违法突出问题,曝光一批重大事故隐患和典型违法案例,防范遏制冲击人民群众安全底线的事故事件发生。

  在全方位提升基层应急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厚植践行“两邻”理念,以“零事故”社区(村)建设为抓手,构建实战化、扁平化、合成化应急处置模式,筑牢基层应急安全屏障。以全市居民小区为精确管理点,构建市、区县(市)、乡街、社区(村)、小区五级安全管理网络。做强“零事故”建设工作室,统筹调度行业部门、物业、燃气、供水、供电、电梯、消防、志愿者等力量,推动各方联动查改隐患、消除隐患。精准梳理社区居民居家安全风险,编制居家安全巡检工作指引,明晰用气、用电、用梯、用热、防火、防坠物等11类安全管护标准,模板化推进隐患排查、问题发现、交办整改和联动处置。推动社区“一本通”应急预案编制,全域推进应急救援“安全二维码”,打造安全管护“微项目”。

  在全天候防范应对自然灾害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防、抗、救”相结合,统筹灾害防范应对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做实做细预测预判预报预警预备,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组织各地区、各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联勤联动,针对季节性灾害特点,提早谋划部署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大风天气等防御应对。加强灾害天气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完善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全链条落实责任包保、查险除患、疏散避险、安置救助等措施。聚焦实战牵引,编修多灾种应急预案,健全消防救援为主力、专业应急为协同、社会应急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实战开展应急演练,聚焦重要时点、重点部位提前预置救援力量和物资装备。深入推进综合减灾示范区创建,常态化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引导,不断提升群众知险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在多维度智慧管控城市风险上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市应急管理局持续加大科技信息化在应急管理领域应用,特别是作为全国18家试点单位、东北唯一的城市安全综合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已于去年底上线试运行,形成了四大板块17个领域安全风险态势“一张图”,初步实现“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功能。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徐佳婷

编辑:xw02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沈阳网官方微信(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