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在高品质城乡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⑧

来源:沈阳网 2023-03-15 05:50

  3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会上,市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张界夫、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毕明涛、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关正君围绕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高品质城乡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作情况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房产局:

  沈阳今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800个

  发布会上,沈阳市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张界夫介绍说,市房产局在2023年至2025年将组织改造老旧小区1122个:2023年改造800个,2024年改造322个,2025年将对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回头看、再摸排、再提升。同时,还将改造老旧供热管网300公里。

  2023年,沈阳全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800个,总投资111.2亿元。改造规模前所未有。市房产局以“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为载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提升基层党建能力为引领,践行“两邻”理念,着力在“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努力提升基层政府与市场、社会多元主体间的合作能力,全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取得新突破,打造高质量改造项目。

  2023年全市计划改造供热管网50公里,力争完成130公里。今年采暖期结束后,市房产局将对出现故障和存在隐患的管网及时增加纳入改造计划,全部实施改造。

  为进一步做好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工作,市房产局将采取“一签两改三同步”措施:“一签”就是组织供热单位签订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承诺书,落实主体责任;“两改”就是出现问题的供热管网必须彻底改造,存在安全隐患的管网必须改造,明确改造任务;“三同步”就是供热管网改造工程与“拆小并大”、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同步实施,避免重复施工。同时,要求供热单位做到“三设置”、“三确保”,“三设置”,就是设置围挡、设置公示板、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三确保”,就是确保规范施工、确保安全第一、确保按期保质完工。

  为做好今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沈阳市房产局还将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坚持高位推进。成立了主管市长任组长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调度,统筹协调。市房产局牵头抓总,各成员单位协同发力,各区政府全力推进。

  第二,夯实“人民设计师”机制。各区政府已选聘129名“人民设计师”,每个老旧小区改造前在充分听取居民建议的基础上,“人民设计师”对设计方案修改完善,统筹居民建议、专业设计、国家标准等方面意见和要求,确保设计方案既尊重居民意见又符合设计标准。

  第三,落实精细化管理。制定了《工作导则》,规范各项工程实施标准;逐个点位建立施工组织管理台账,对整个改造工程实行闭环管理;选聘第三方管理单位,全过程监督指导,为工程质量再设一道“防线”;探索智能化管控,重点示范小区安装智能高清监控系统,监控信息集成到电脑端和手机APP,实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

  第四,打造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以完整社区建设为契机,打造老旧小区改造“沈阳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补齐居住区配套设施与人民群众实际需求之间的短板。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做好15个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其他改造的小区,参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相关标准和内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补齐住宅区配套设施与居民实际需求之间的短板,逐步达到完整社区建设标准。

  第五,探索后续管理新办法。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实行引进品牌物业,打包管理老旧小区等模式,有效解决改造后小区管理瓶颈问题。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张晓宁

  市城乡建设局:

  今年20项街路更新工程“有文化”

  发布会上,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毕明涛表示,自获批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以来,沈阳加快实施城市更新“五大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目前,已累计改造老旧小区601个,以及周边背街小巷384条,实施了改造老旧管网1172公里、街路更新89公里等重点工程,打造了皇姑区陵东街、铁西区卫工街、浑南区恒达路、沈北新区正良四路等一批各具特色的街路空间,街路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毕明涛表示,2023年,沈阳城建系统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要求,围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以“五工程一管理”为抓手,全面推进城市更新“五大行动”,构建惠民生、聚人才、兴产业的高品质生活空间,争创城市更新典范城市。重点就是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大力推行城市总建筑师、“人民设计师”制度,从解决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入手,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取得“五大行动”的新突破。

  第一是实施社会民生保障行动,扎实推进800个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提升改造309条背街小巷,实施20条街路更新,新建20处公共停车场及13处公交停车场站等工程,进一步保障民生。第二是实施产业经济振兴行动,坚持“以业兴城”,吸引、留住更多年轻人,围绕“35+1”个核心板块策划包装项目,全面打造滨水特色功能区、城市更新示范区、高新产业聚合区、公共服务中心区。第三是实施人文魅力彰显行动,启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改扩建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扩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地宫,进一步彰显城市底蕴,奋力打造英雄城市名片。第四是实施绿色生态优化行动,持续推进东陵、北陵等综合公园改造,建设1000个口袋公园,新建奔跑者雕像,提升一河两岸景观及设施,推进“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园美城”。第五是实施韧性智慧支撑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新开河系统雨污分流,排查修复青年大街、胜利大街、南京街排水管线隐患,消除16个积水点。推进瓶改管、智能燃气表安装等项目,提升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水平。

  毕明涛表示,要围绕城市更新,着力抓好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交通共联,建设都市圈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地铁2号线南延线、4号线一期等5条140公里在建地铁项目,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续建元江街等6条18公里快速路,开工建设工农桥、金钱松路跨线桥等6条10.5公里快速路,持续完善城市快速路体系。

  围绕“五工程一管理”,2023年,沈阳将压茬推进南京南街、市府大路、北顺城街等20项、34.5公里街路更新工程,探索形成街路更新沈阳模式,助力沈阳城市更新。通过实施街路更新工程,在提升街道外在形象的同时,从传统文化、红色资源、传统美德的角度留住城市文脉,创建一批喜闻乐见、亲切宜人的精品示范街路,塑造各具特色的街道空间,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竞争力,让市民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老旧管网方面,2023年,沈阳将继续统筹推进310公里供气、供水、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其中,燃气管网改造100公里,供水管网改造160公里,供热管网改造50公里。对此,市城乡建设局将突出抓好统一部署、定期调度、督查督办,高质高效完成改造任务,着力消除各类老旧管网安全隐患。

  在城乡接合部提升改造工程方面,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对全市17条出口路及沿线55个村屯开展整治提升。2021年重点实施了市容环境整治类项目、6条出口路优化提升和20个重点村屯分类整治;2022年完成了4条出口路、7条重点街路优化提升,以及18个保留村屯提升改造等工程类项目建设;今年,我市还将对重点部位实施“回头看”,全面推进城乡接合部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于海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年内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增至45%

  发布会上,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关正君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工作部署,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践行“绣花匠心抓管理、全程全域求精细”管理理念,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继续在“提升城市品质及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赛道上奋力奔跑,让城市更精细、更精致,让百姓安居乐业,人才近者悦、远者来。

  第一是围绕智慧城市,打造全国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样板,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实现新突破。将继续完善“好店铺”“路长慧眼”“智慧执法”等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实时感知、早期预警和精准应对能力。依托城市精细化管理“一网统管”平台,整合汇聚各行业数据资源,通过以“路长制”为核心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发挥“城管执法蓝”徒步巡街主力军作用。强化问题未诉先办能力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东北第一、全国领先的城市管理“沈阳模式”。

  第二是围绕洁净清爽,打造东北最干净城市,在环境卫生保洁上实现新突破。牢固树立街路环境是水洗出来的思想,实施以“水洗”街路为重点的“五位一体”街路保洁作业,实现对道路U型断面立体化全覆盖,不断提高道路保洁水洗率,全年打造100个环卫精品保洁路段。计划新建公厕50座,购置移动公厕20座、单体公厕200座,提升公厕管理标准,为市民营造洁净舒适的如厕环境。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年底前示范小区增至45%,提标打造500个二星级、50个三星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水平和质量。

  第三是围绕绿满沈城,建设北方特色公园城市,在园林绿化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园美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的理念,围绕将沈阳建设成一个大公园的目标,今年将增绿10平方公里,植树100万株,启动新建公园11座,改造提升公园13座,高品质建设口袋公园1000座。推进环城水系综合治理,实施北陵公园、东陵公园、南湖公园等浑北环城生态廊道节点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

  第四是围绕舒适安全,提升道路品质功能,在市政设施管理上实现新突破。组织各地区对52条道路实施中修,对601条街路按照创城要求进行高标准维护。提高道路挖掘管理力度,开展长期占用道路工程问题整治,确保挖掘占用工程规范有序,文明高效。推行道路挖掘更新恢复方式,试点主次干道采用整车道方式恢复,消除道路挖掘后遗症。聚焦车行道、人行道、盲道及道路附属设施,开展全要素精细化维护,提升道路的畅通性和舒适度,年底前创建50条市政设施维护精品示范路。全面加强道桥安全管理,采用探地雷达对819条道路进行塌陷隐患精准排查,对586座桥梁隧道进行定期检测,确保道桥设施安全运行。

  第五是围绕整齐有序,美化提升城市颜值,在市容秩序上实现新突破。实施建筑立面更新,以96条主要街路、创城迎检街路和重大活动必经街路为重点,实施拆除违章建筑、规范广告招牌、消隐外部管线、清洁建筑立面、粉饰建筑墙体、修补外部破损共6项整治。前4项属管理类,目前已陆续启动,五一前达到见新效果。后2项属工程类,将结合季节情况组织实施。坚持市容秩序有乱必治,继续整治占道经营、流动商贩、露天烧烤行为,治理乱拉乱挂、乱堆乱放等市容“十乱”问题。保持对小招贴电话号码的语音追呼力度,定期组织集中清除。

  第六是围绕璀璨靓丽,扮靓最美城市夜景观,在景观照明管理上实现新突破。围绕浑河两岸和“金廊”核心区域打造城市夜景标志名片,依托方城、中央公园、中山广场等重点区域及标志性建筑、桥梁载体,构建沈阳特色夜景观。强化对城区路灯管护能力,对77条有路无灯街路安装路灯,对有灯不亮街路灯具进行有序更换。建设景观照明智慧控制系统,形成区级自控、市级统控的管理模式,打造核心区域景观照明联动场景,焕发“璀璨沈阳”城市魅力。

  第七是围绕文明公正,提升执法人员素质,在城管执法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深化“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加强执法人员和协管人员的教育管理,强化执法督察检查,建设城管执法标准化示范岗,提升全市城管执法人员队容风纪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新时代城管执法队伍。

  此外,今年我市还将以解决背街小巷脏、乱、差等问题为切入点,选择群众呼声较高、有迫切提升需求、重要窗口街路、老旧小区周边的309条街路,全面推进“一拆五改五提升”;开展关于三四环沿线和高速公路出入口的整治工程,扮靓“城市窗口”,塑造整洁美观的“第一印象”。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于海

编辑:xw03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沈阳网官方微信(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