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市两会吹响了团结奋斗的号角,强化了全市发展的各项目标,为沈阳的“振兴图景”明确了奋斗方向,细化了工作路径。
团结奋斗,就要锚定目标促振兴。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全省作出“五个示范”,确保到2025年实现经济总量突破一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一千亿元,人口规模突破一千万人。这是新时代的责任使然,是新突破的战略抉择。全市上下必须咬定目标、苦干实干,聚焦“十二个新突破”,以纲带目抓重点、攻难点,全力为沈阳跨越赶超闯出新路子、开创新局面。
东北振兴,一直是总书记的牵挂。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时强调,“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全市上下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中央的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内涵,锚定各项目标和决策部署,在实现东北振兴、辽宁振兴新突破中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展现实现新突破的生动场景。
锚定目标促振兴,要稳住基本盘。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让“三驾马车”开足马力、协同发力,保护市场主体、做强主导产业,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确保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锚定目标促振兴,要抢抓窗口期。深刻认识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各项政策措施叠加发力的难得机遇,乘势而上、借势而起,全力以赴去“争”,积极主动去“抢”,殚精竭虑去“拼”,把机遇变成现实,让沈阳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既要审时度势,又要用好“时”与“势”,持续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锚定目标促振兴,要激活动力源。坚持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加快拓展开放通道、升级开放平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着力抓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引育壮大新动能,努力开辟新领域,全面制胜新赛道。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出更多体现中国速度的“沈阳制造”,让高质量发展的“沈阳故事”叫响英雄城市的称号。
锚定目标促振兴,要引育大项目。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人人盯着项目转、事事围绕项目干,确保全年开复工重点项目突破2500个以上,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这既是当下拼经济、稳增长的现实需要,更是着眼扩内需、优结构的应有之义。找准立足点,谋划高质量项目群,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让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成为城市拔节生长最生动的写照,让纷至沓来的重大项目成为沈阳振兴发展最强劲的脉动。
东风已来,春山在望。以市两会为新蓝图,以新作为创造新场景,全市上下心系一座城,拧成一股绳,锚定目标、突出重点、压实责任、团结奋斗,时不我待奋力奔跑,让沈阳在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