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年前我们小区还是电线乱拉、道路破损泥泞、私家车随意停放、墙体老旧破损的样子。如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真是太幸福了。”走进苏家屯区解放街道葵花社区,记者听到的是居民齐声的夸赞。这些天,党的二十大代表、苏家屯区解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吴书香宣讲工作排期很满,但不管多忙,她都要抽空到社区走走,听听基层的反馈,谋划接下来的工作。
老旧小区怎么改?
挨家挨户听民意
为将老旧小区改造这一民生工程扎实做好,解放街道在实施“一拆五改三增加”的政策时,充分听取民心民意,挨家挨户搜集意见,跟居民一起商量改什么、怎么改,弄清楚居民的切实需求,让民生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
通过线缆管线入地改造、地下管线改造、道路改造、楼体楼道粉刷等一系列措施,如今的社区道路平坦整洁、车辆停放整齐,社区的“颜值”也提高了。葵花社区党委书记王贵霞告诉记者:“经过几轮的征求意见,居民对改造工程都非常满意。”
开食堂办学堂
让服务有“温度”
中午11点,是解放街道金山社区爱心食堂的开饭时间。这个食堂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首创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地为老助餐服务模式,深受老年人欢迎。成立三年来,已发展成3家爱心食堂、 3个爱心助餐点,每天用餐的老年人达到280余人,资金由社会爱心人士捐助。
金山社区居民侯桂香打心底里感叹道:“到点来吃饭真好,志愿者还给咱端饭。”一餐热乎饭,温暖老人心,让社区里的老年人从“舌尖上”的服务感受到“心尖上”的温度,牢牢守护着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葵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压缩社区办公场所,将腾退的社区空间打造为善邻书房、宝贝岛、舒心就业角等一个个服务模块。走进宽敞明亮的大厅,一侧的善邻书房里,居民三三两两一桌看书喝茶,另一角是幸福学堂,几个学龄前孩子正把玩着益智玩具。“现在社区开办了善邻书房、幸福学堂,方便了居民学习,同时还能照看到孩子,真心为社区的服务点赞!”诚达小区居民赵迎春高兴地说。
社区服务怎么搞?
叫响“党派我来的”
聚焦人民关切,充分发挥服务效能,提高基层治理水平,解放街道不断强化17个社区党组织,138个网格党支部,262个楼院党小组和863个党员中心户,健全完善区域内各类党组织沟通交流,做到“居民的事有人管,居民的难有人问”。
记者采访当天,在金山社区“四零”建设工作室内,虽是午休时间,来访人员不多,各功能区仍有人值守。一位大妈向工作人员焦健反映自己看病花销大的困难,希望能得到医疗费方面的照顾。“大妈,您的情况我们基本掌握,我们整理一下材料后马上跟卫健、民政部门沟通,有结果第一时间电话告知您。”焦健耐心地向大妈解释后,大妈如释重负地说:“有这个地方我们方便多了,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向你们反映。”“四零”建设工作室直接面对群众的各类诉求、各类矛盾。解放街道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叫响“党派我来的”,积极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深深体会到党就在身边。
为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倾斜,解放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组织整合辖区资源,开展了“互联网+直播带岗”新就业模式,帮助有就业需求的居民尽快实现就业。开创了全区第一个远程医疗问诊服务,组建了130余支“苏区先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邀请老师义务为社区里的孩子开展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呈现出共建共治共享“一家亲”的生动场景。
记者手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解放街道党工委通过“大党委”高效统筹,发动党员、物业、网格员、业委会和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切实推出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把“大事小情”办到了群众心坎里。社区更新让居住环境敞亮了,共建共治共享让居民心里更暖了。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李莉